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rage 2.jpg

Year: 1975 

Writer: David Gilmour, Richard Wright, Roger Waters (Part VI~VIII) Richard Wright (Part IX)

Released: 專輯 "Wish You Were Here"

Genre: 前衛搖滾 Progressive rock

歌曲連結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的第二部分,包含四個段落,以VCS3創造的風聲為開頭,繼續闡述對前團員 Syd Barrett 的懷念,

以下沿續上一篇文章的精神,以分段方式介紹此曲。

 

Part 6: 0:00~4:38

在Wish You Were Here 與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之間,以風聲做為延續,

不過在進入 Shine On 後,多了貝斯當做襯底,

David Gilmour彈出兩個音符,彈奏三次後加入Roger Waters的第二把貝斯,更快也更高。

0:28開始加入Richard Wright的RP Solina弦樂效果合成器開始逐漸拉升情緒,

大約0:50再加入鼓點,特別的是完全沒有使用跋。

1:01開始終於迎來這段落的第一個主角: Richard Wright的Minimoog 合成器

2:30後David Gilmour 以鋼棒吉它接手,每一個段落都比前一個段落高八度,毫無疑問代表情緒不斷升高、達到最高潮,

下面的圖片與影片,我們可以看到David Gilmour彈奏鋼棒吉它的英姿。

davidsgear_slide_jedsonwhit.jpg

 

Part7: 4:39~6:02

在 Part6 的情緒越來越高亢,彷復在尖叫一般即將失控的時候,終於還是回穩,

節奏轉慢為與歌曲第一部分一樣的6/8,吉它也回到David Gilmour慣用的Black Strat,

(這樣的轉換在上面的youtube影片就能看得到)

接著便是Roger Waters負責主唱的人聲,與第一部分的人聲比較起來,這裡的嗓音更加嘶吼,

歌詞的結構與先前相同,兩句訴說 --> 高喊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再重覆一次後,

除了對Syd Barrett喊話以外,也激勵他能夠再度閃耀。

第一句 Nobody knows where you are 除了指「人」的不知蹤影以外,也指「心」的隔閡與距離。

團員們在當時已經沒有再和Syd聯絡,因此自然也無法知悉他的狀況,

而自從Syd的精神狀況受到LSD的影響後,團員們也再也無法觸及他的內心。Alas!

"Pile on many more layers"這句沒有主詞,所以難以索解,

筆者的詮釋是這是指Roger Waters自己,或許在心中施加層層的保護或是重擔下,他更能貼近、理解 Syd Barrett的世界。

最後,他們將共享往日的榮光,也會駕馭 "steel breeze",不再只是 "blown on" 或是 "rode on"而已,

真相與虛實的探索者 --- Syd Barrett,請繼續閃耀吧 !!

===============================================================================================

Nobody knows where you are, how near or how far,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Pile on many more layers, and I'll be joining you there.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And we'll bask in the shadow of yesterday's triumph, 

And sail on the steel breeze.

Come on you boy child, you winner and loser,

Come on you miner for truth and delusion, and shine. 

沒有人知曉你在何方,是近還是遠,

持續閃耀吧,你這瘋狂鑽石。

層層包覆之後,我將加入你的行列,

持續閃耀吧,你這瘋狂鑽石。

我們將沉浸在往日榮光的遮蔭,

駕馭著冰冷(鋼鐵)微風,

來吧,童稚的你,是贏家也是輸家的你,

來吧,在真相與妄想中挖掘的你,閃耀吧!

===================================================================================

 

Part 8: 6:03~9:04 

歌聲結束後,David Gilmour 以他的black strat 彈出一段乾淨的琵音,背景是與Part 1相同的ARP Solina,

接著便以鍵盤 (運用Hohner Clavinet與Minimoog效果器) 為主角的長篇放克/藍調演奏, 

這一段音樂迴旋反復,有如漩渦一般,彷復是在上一段的嘶吼中氣力放盡,

只得躺下來讓自己深深陷入憂傷的情緒,慢慢回復元氣。

 

Part 9 (9:05~12:23)

幾聲鼓點,像是再度振起精神,歌曲終於進入最後一段,由Richard Wright 單獨擁有credit,

他以緩慢的4/4,並搭配多種鍵盤樂器: 電子風琴、史坦威鋼琴等等,更添嚴肅與沉重感。

這一段的哀傷氣氛,毫無疑問,是獻給Syd Barrett的輓歌,

shine.jpg

雖然他還未離世,但是那一身驚人才華只怕已經被他自己給葬送了,就算再怎麼懷念他,只怕Pink Floyd這個團體也無法接納他了,

Richard Wright能做的,除了讓世人更認識這顆曾經無比閃耀的鑽石,

還有在12:11處加入由Syd譜寫的 "See Emily Play"中的一小段弦律。

這一段的悲傷是這麼樣的濃烈,相信不少Pink Floyd的歌迷也暗自在心中的「葬禮最佳歌單」將 Shine On 排上名次了吧。

 

在Echoes 的介紹文章就已經提到,"Meddle" 這張專輯對Pink Floyd而言有承先啟後的意義,

這一點在"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就非常明顯,

由歌曲結構就能發現,與 "Meddle"中的最後一曲 "Echoes" 比較起來,

兩者都有非常明確的歌曲段落,包括緩緩營造出的氣氛為人聲做鋪陳,在人聲結束後也有長篇的忘情演奏,

而且這段演奏都可以分成兩部分,中間以淡出、漸進的效果相連接,最後以平緩的鍵盤與吉它對彈結束曲子。

可以說,"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基本上延續"Echoes"嚴謹、複雜的形式,有如「搖滾交響曲」。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嚴謹的格式、多元的音樂內涵與展現手法,

包括做為襯底的合成器、爵士樂元素、左右飄移不定的音效手法時等等,表示樂團已經把這樣的創作模式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想一想,這是否也代表他們該繼續往前了?不然如何被稱為是 "progressive rock"?

"Meddle"專輯的另一首歌 "One of These Days"也有一樣的情況,

最前面Intro部門的貝斯與"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Part 6的開頭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由兩把貝斯交織而成,甚至同樣都有風聲效果。

所以,想更了解平克佛洛依德在音樂上的演變,"Meddle"絕對是一張必聽的專輯。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不只是傳達對好友的思念,也非常適合激勵自己,

回首學生時期青春年少的自己,無所畏懼,橫衝直撞,似乎沒有框架可以限制自己,

進入社會後,各方面的壓力毫不留情的襲來,反而讓吾人開始謹慎、憂讒畏譏起來,

不時迎來的逆境更是銷磨著吾人的心神,眼神似乎漸漸變得如黑洞一般的空洞,

此時回首年輕時有如陽光一般光芒萬綻的自己,是不是會希望能回到那段時光?

因此,筆者在開頭引用英國詩人 Dylan Thomas的作品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這首詩因為電影「星際效應」的引用而廣為大家所知。

「切莫溫順步入那良夜。白晝將盡,即便年老也要燃燒咆嘯。怒吼,怒吼,抗拒天光沒滅」

我認為這意境與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有異曲同工之效,

每當自己因為日子的不順而氣沮時,不要溫馴地接受這一切,一定要燃燒、咆嘯,

把自己當成crazy diamond,嘶吼著告訴自己要不斷地閃耀下去! Shine On !!

arrow
arrow

    William.Echo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