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從總圖前草坪Memorial Glade看總圖 Doe Librar與鐘塔 Sather Tower
在新手篇中
http://swospam0418.pixnet.net/blog/post/447668153
提到留學的基本觀念,
接下來要講一些深層的介紹。
問題一: 請問在學成績、語言成績、研究成果等等,哪一個最重要呢?
答案一: 筆者並不喜歡硬是要分出個別項目的重要性,畢竟各個項目都要他自己存在的意義。
如果真的要講,那我會說,GPA是最重要的,語言成績是最基本的,
其它是用來充實背景用的。博士的申請者要尤其注意研究成果的展示。
問題二: 請問TOEFL (托福) 的作用是什麼呢?
答案二: TOEFL 托福,一般是做為門檻,協助系所過濾掉一部分申請人用的
一般來說系所都會在系所網站上寫他們接受的最低分是多少。
有些學校把托福分數設為「硬門檻」,達不到則系辦一收到資料就會發拒信給你。
(也就是你的申請資料是無法經過教授們審查的,只會經過秘書那關)
也有學校把托福設為「建議門檻」,只要別低個5分、10分,就不會是負面因素。
其實還有一種「手法」,
就是在網站上「軟性」地告訴你: 我們以往錄取的學生都有>100的托福,
其實是在暗示 : 如果托福沒到的話你會明顯遜於其它申請者 blablabla ,
讓你知難而退 XD
除了托福的總分以外,
托福的口說分數常會影響你是否能拿到系上的TA (助教) 工作,
一般標準是24分以上 (柏克萊大學的作法則是想要當TA的人都要再通過校內測驗)
問題三: 請問GRE的作用是什麼呢?
答案三: 先講一些一般人對GRE的誤解。GRE其實是「邏輯考試」,而非「語言能力測驗」
只是因為它用的單字對我們而言太難了,所以搞得大家都在背單字。
其實在GRE, 邏輯能符合他們的思路才是高分關鍵。
就我所了解,GRE在申請階段其實也只是類似門檻性質,
至少就我所看過的工學院系所,沒有一間有強硬規定GRE門檻的,
不過我有聽聞過,當申請人過多時,評審委員會將設下特定門檻,
方便他們減少需要審的資料的份數。
我並不認為GRE真的要考到多高分,我認為重要的是「不要明顯比別人差」
畢竟如果考得太糟糕,你的智力可能會被懷疑XD
何況如果你其它條件都很不錯,偏偏GRE考得非常差,
備審資料的真實性可能會被懷疑哦。
對於理工人來說,GRE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數學」(quantitative reasoning)
我看過許多頂尖名校的網站皆表示他們以往的錄取生,
平均GRE都有PR90 (約165/166 out of 170) 的成績。
身為亞洲學生,我強力建議要有167以上,畢竟大家都知道亞洲人很擅長數學考試,
何況一起競爭的亞洲學生中,考到滿分的可說是比比皆是。
至於語言 (verbal reasoning) 與分析寫作 (analytical writing),我認為不要太離譜即可
如果GRE分數已經達得到一定的程度,就不用再花太多時間下去,
不如好好讀書、做研究。
在實務面方面,我建議要一直訓練自己用英文進行邏輯思考的能力。
如此一來在一些討論課會有更好的表現。
問題四: 我的大學出身會影響到我的申請嗎?
答案四: 首先,看學校的偏好。
有些學校是所謂「名校控」,
也就是只要大學是出身自名校,對成績的要求就會相對放寬,
相對而言,非名校出身的人,需要相當出色的成績才能錄取。
有些學校則是「GPA控」,只要成績到達一定的程度就會錄取,不論背景。
甚至還有「GT控」,特指一些寧可收TOEFL和GRE很出色但專業背景較弱的學生,
而不收GT稍差但專業表現出色的學生的學校。
至於到底各校是偏向什麼屬性,
就應該要透過自己在論壇上和學長姐的經驗談的情報搜集,得到自己的觀察。
為何學校要設定這些門檻呢? 原因很簡單,
以美國的研究所而言,申請者是來自世界各地,
申請者基本上都有數百人,碩士班可能更多,
為了要讓審核過程更有效率,當然要設定特別的門檻,將各種條件設定某種分數,
將申請者分成數個等級,再慢慢細審。
畢業學校、GPA、研究/實習經驗,都是常見的篩選標準。
「出身」在申請博士時甚至是佔有很大的重要性,
因為博士基本上關係到獎學金,系上會幫你出錢的情況下,
其實對系所而言這是一種投資,
所以為了要確保投資報酬率: 總不能選一個程度不夠好因而無法畢業的學生吧,
這代表投資失敗。
一般國外學校只會挑選他們認可的大學的畢業生進入博士班。
比方說化學研究所全美第一的加大柏克萊化學系,
他們在中國大陸招生的學生幾乎只來自北大、清華、中科大.
而化工領域方面,美國名校也會給台大化工固定的名額,
像MIT化工系每年都會收1~2個台灣人。
而在申請碩班方面,因為國外學校要求的,只是「能順利修完課」的人,
因此在出身方面,一般不會像博班申請時那麼的重要。
事實上,碩班的申請難易,其實是與你的競爭者的數目與實力息息相關。
像進幾年CS的申請難度水漲船高,就是因為有極為大量的優質申請者湧入,
甚至可達2000多人申請的地步。
像柏克萊加大、Stanford等名校,他們的碩班因為也是台清交、中國985學生們的目標,
所以申請難度也相當大。
此處再附一個連結,是源自對岸論壇,轉繁體後po在PTT 留學板的文章,
是關於名校的錄取流程。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359434390.A.B0E.html
問題五: 呈上題,台、清、交的申請真的會有優勢嗎?
答案五:個人認為無庸置疑。
事實上,台、清、交本身就是在國際學術圈上較為活躍的學校,
很多研究是跨國研究的,也是台灣參加國際會議時的主力,
筆者在2015年底代表台大赴夏威夷參加研討會,
來自台灣的報告人便是以台清交佔大多數。
而且,當時有來自澳洲的學者一看到我的海報,就湊過來對我說
I know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 top-rated school and is the best in Taiwan.
想請我向他介紹我的研究內容,這就是大學帶來的品牌效應。
台、清、交的出國風氣本來就比較盛,因此國外學校本來就會對他們比較熟悉,
加上待在國外的台灣人教授,也是以台、清、交畢業的學長姐為主,
所以台、清、交在申請上會比其它學校還要輕鬆一些。
以筆者目前所在的學校為例,台灣研究生學會的活動,幾乎要變成台大校友會了。
在此提供我從同樣來自台灣,目前是柏克萊CS博士班學生且參加過招生委員會,
他親口與我分享的經驗。
在要審查資料之前,系內會招集願意來協助的博士生們,
隨後,審查教授會在白板上列出一串各國被認可的大學的清單,
而這些博士生的任務,就是挑出來自這些大學的學士,讓這些人進入下一關。
當然名單可能有漏,但這時就有看這些博士生是不是剛好慧眼識英雄了。
最後回歸到學生實力的探討 :
筆者在幫學弟妹與朋友看SOP時,發現台大學弟妹往往更能掌握應表達的重點,
同時他們對於過去的學習歷程與未來的發展目標,
能提出更有邏輯與實質內容的論述,
相對之下一般人的SOP常常充滿無意義或機械化的論述,
比方說,非常單調地介紹自己曾經修過的課程,
卻無法說明這些課程與自己能力發展的關係。
如此一來,不用看你的學校出身,光是SOP的優劣,就足以判斷是否該錄取你,
而且SOP的優劣程度,通常和學校出身有正相關。
但是這些事情都沒有絕對,
各位不需要因為擔心學士時唸的學校不夠好,就限縮自己的選擇,除非有預算考量。
問題六: 博士和碩士的申請有什麼差別呢?
答案六: 差別很大,因為這兩者的教育目標本來就不一定。
以美國為例,研究的主力是博士班學生,因此會以學術訓練為核心目標,
碩士班則是提供志不在學術界的人,一個利於找工作/升遷的機會。
(所以多數碩士班不用寫論文)
既然博士班將來必需與教授一同工作,因此一個很重要的取決因素,
在於「你的條件符不符合該系所在發展上的需要」。
然而碩士班既然一般而言重點在修課,那自然而然就沒有這樣的包袱。
所以博士班的在申請上,有以下面向要特別注意。
一,系所對博士生背景的要求。
比方說,是否傾向收具有碩士學位的學生? 是否著重特定修課背景?
二,該年度對博士生的需求。
比方說,是否某研究方向有新的計劃而需要人力?
想知道這種情報,一方面要積極研究系所學長姐的背景,
另一方面要主動探詢有興趣的教授,
了解系所在招生上的偏好、是否有適合的職缺有機會填補,
才不會浪費時間在不需考慮的系所。
問題七: 我在台灣的學校是採取4.3制的GPA,和我想申請的學校不同,怎麼辦?
答案七: 一般我們會採取粗略的方法換算成4.0制。
這是源自於台灣大學在2010年採取等第制以前的換算法。
80~100 : 4.0
70~79 : 3.0
60~69 : 2.0
60以下 : 0
做得到這樣就夠了。事實上根據筆者自身的申請經驗,
大部分的校系並不會要求你自己算,
而是等你寄出成績單後他們會再利用上面的換算表,和他們的制度相比對後換算。
或者是有些學校會要求你上傳成績單的掃描版本給他們檢查,等他們確定要收你時,
會要求你寄出彌封的成績單,讓他們可以再次確認。
(申請委員會中真的有一群人在做這些事,要嘛是秘書們,不然就是博士生)
所以這種問題幾乎不用擔心。
真的要你填GPA的話也用上面的方法大概換一下就好,
除非人家附了個換算標準在旁邊要求你照著算。
問題八: 我想要轉領域 (不論是另有興趣還是在原本的領域沒唸好),請問會成功嗎?
答案八: 當然可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寫SOP了。
筆者自身也是轉領域的申請者,是從化工系跳到材料系,
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做的就是善用SOP,好好講出一個能說服評審教授的故事,
講出你為何認為自己「適合」轉領域、你做了哪一些努力?
除了四處找與要轉的領域有關的project做以外,
強烈建議一定要找該領域的專業課程去修,並有良好的修課表現 (以免打自己臉)。
筆者為了要成功從化工系轉到美國的材料研究所,
除了做的研究是真正的純材料領域研究以外,
也去修了很多與材料直接有關的選修,而且幾乎都是A以上的成績,
接下來做的,就是在SOP中展現自己在材料科學上的耕耘成果而已,
而我論述轉領域的初衷,是說「在唸書過程中發現化工系能解決的問題侷限在…,
而要達到真正的突破需要在材料的XXX性質達到突破,因此決定轉系…」,
千萬不要寫什麼…因為原本的領域混不好,所以要轉系…。
待續…有想提出的問題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