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eet_music_cover_for_the_Beatles%5C_-Long_Long_Long-.jpg

「白色專輯」中,史上最早的重金屬搖滾"Helter Skelter"結束後,

緊接一首舒緩內歛的迷幻民謠,由極燥急轉至極靜,極重轉至極輕,

她是喬治哈里遜 George Harrison的作品"Long, Long, Long"。

 

 

Released year: 1968年 "The Beatles"專輯  (即俗稱「白色專輯」"White Album")

Recorded: 1968年十月7~9號於EMI的Abbey Road二號錄音間

Writer: George Harrison 喬治哈里遜

Genre: psychedelic folk 迷幻民謠

歌曲連結:

 

 

要列出一串「披頭四最受歡迎曲子」名單早就不希奇了,

粉絲們最熱衷的,反而是「披頭四最被低估曲子」名單,

而在這份名單中,"Long, Long, Long"相信是最常被選入的,

也就是說,很多披頭四的歌迷們都想替"Long, Long, Long"平反呢。

要說為何"Long, Long, Long"當初會被忽略掉呢? 

原因或許是俗稱這張"The Beatles"是有2CD、30首曲子的大份量專輯,

而且幾乎每一首歌都有很好的質量,

尤其"Long, Long, Long" 前有 "Helter Skelter",後有關於當時政治情勢的"Revolution",

又是被安排在第2張唱片第一面的最後一曲,

因此注意力都被吸走了吧。

 

"Long, Long, Long"的創作時間是1968年,

此時披頭四剛從在印度跟Maharishi Mahesh Yogi學習冥想的旅程回到英國,

george maharishi.jpg

喬治哈里遜進入創作的多產期,並且再度重拾電吉它做為他的主要樂器

(他在"Within You Without You"和 "Love You To" 中以「西塔琴」為主角」)

或許是前一首"Helter Skelter"和後一首"Revolution"都太有故事性和代表性,

反而讓"Long, Long, Long"就有如她的主人「沉默披頭」一樣,也就這樣容易被一般人遺忘。

但是"Long, Long, Long" 的欣賞性絕對不會比那些更知名的歌曲低,

光是音色就很有特色,

George Harrison低吟般的歌聲,與重濁 ; 彷彿來自遠方的鼓點 (類似"A Day in the Life"),

讓歌聲就像是打從心裡發出的心聲一般。

How I want you, How I need you, You know that I need you...的歌詞,

賦予 "Long, Long, Long" 情歌的內涵。

然而對George Harrison來說,這是情歌沒錯,不過是要寫給「上帝」的,

就像先前在介紹 "Something"的文章中提到並翻譯過的: 

https://swospam0418.pixnet.net/blog/post/412576576)

I think all love is part of a universal love. When you love a woman, it's the God in her

that you see. The only complete love is for God.

此時 George Harrison對東方宗教的著迷與日俱深,

"Long, Long, Long"對他來說,就是敘說他找尋更臻於理想的心境而做的努力。

 

"Long, Long, Long"的錄音次數高達67次,

大伙徹夜工作到隔天早上七點,收到第67 take後才心滿意足地回家休息,

但是因為當時專輯正面臨上市的壓力,因此一伙人在9小時後的下午四點又回到錄音室工作,

這次推測約翰藍儂也在現場,因為在這個時段除了替"Long, Long, Long"疊錄以外,

還錄製了約翰藍儂的"I'm So Tired"和"The Continuing Story of Bungalow Bill",

不過藍儂還是選擇不加入"Long, Long, Long"的製作…

因此這首歌的工作人員名單中並沒有約翰藍儂,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音樂製作人 Chris Thomas,

樂團請他以藍調/前衛搖滾樂團 "The Moody Blues" 的風格彈奏鋼琴。

(p.s. The Moody Blues 以一張1967年的"Days of Future Passed"得以列名搖滾史冊)

但是約翰藍儂的缺席,並沒有讓曲子因而黯然失色,

錄音室的創作活力也沒有因而減少,甚至這三位披頭還找到"serendipity" (意外的驚喜)。

故事是這樣的,

在一次收音的過程中,保羅麥卡尼彈奏的電子風琴 (Hammond Organ),

竟然引起放在「萊斯里揚聲器」的喇叭箱附近的blue nun wine (藍仙姑紅酒)酒瓶隨之共振,

眾人對這種意外的發現都感到很興奮,所以想盡辦法重現這共振的現象並錄音起來,

因此在最後一段,

除了麥卡尼的電子風琴、林哥史達的鼓樂滾奏、喬治哈里遜那彷彿脫離塵世一般的呼嘯以外,

也依稀可以聽到酒瓶的尖銳叮呤聲 (在立體聲的右聲道特別明顯)。

這一段帶有即興風格的演奏在3分鐘左右的曲子中就佔了30秒,成為最後的高潮,

在呼嘯聲結束後,音牆也隨之消散,聽畢,心彷彿也跟著昇華了。

 

前面已經提到,對George Harrison來說,"Long, Long, Long"是寫他在追尋宗教時的心境,

不過歌詞的曖昧賦予了豐富的解釋空間,

對我而言,"Long, Long, Long"除了宗教、感情等意義以外,

也能訴說在一片迷惘中「探索內心、找尋真我」的努力過程。

曲子是採取AABA形式,

據George Harrison在自傳中自述,"Long Long Long"在音樂上的靈感,

是來自Bob Dylon巴布狄倫的"Sad Eyed Lady of the Lowlands"。

因此很有趣的,約翰藍儂雖然是披頭四中最早公開表示喜歡巴布狄倫的團員,

但是真正把巴布狄倫的影響力帶進音樂的,卻是喬治哈里遜這位沉默的小老弟。

第一段主歌是關於過去,雖然他愛著上帝,但是他卻無法找到信仰的真締,

第二段主歌是關於現在,他好開心終於找到了,語氣透露出些許的欣喜。

接下來進入唯一的副歌,除了曲調升高,哈里遜也以兩道音軌錄製他的歌聲,

節奏方面,由Ringo Starr打出華爾滋節奏的鼓點,

是關於他在找到真締之後,內心對於過去種種辛苦的抒發。

短短的暫停 (也就是所謂"Beatles Break")之後,進入最後一段主歌,

再度叨叨絮絮地呢喃他對上帝的愛,以及他終於開悟之後的欣喜。

最後進入最後的情緒高潮 : Oooooohhhhhhh !!!

 

 

歌詞與中文試譯

It's been a long, long, long time,

How could I ever have lost you

When I loved you.

已經好久,好久,好久…

我何以失去了你,

當我愛著你…

 

It's been a long, long, long time,

Now I'm so happy I found you,

How I love you.

已經好久,好久,好久…

我現在好開心找到了你,

我好愛你…

 

So many tears I was searching, 

So many tears I was wasting, oh, oh ----

好多的淚,我曾找尋,

好多的來,我曾浪費,喔…喔 ----

 

Now I can see you, be you

How can I ever misplace you.

How I want you, 

 

Oh I love you.

You Know that I need you, 

 

Ooh I love you.

現在我可以看到你、與你合而為一,

我怎能忘記你?

我好想要你,

我好愛你,

你知道很需要你,

喔我愛你…

 

Oooooooooooohhhhhhhhhhhhhhhhh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lliam.Echoes 的頭像
    William.Echoes

    Echoes of a Distant Tide

    William.Echo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