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在原子彈的爆炸聲中走向落幕,圍繞在原子能的一場明爭暗鬥才正要展開。

才4年之後,蘇聯就試爆了屬於自己的原子彈,讓曾樂觀認為蘇聯要花至少10年才會追上的美國政界高層大吃一驚。

雖然有許多參與過原子彈研發的著名科學家公開反對,美國還是決定正式投入威力更強大的「氫彈」的研發,

也讓一位科學家正式成為歷史舞台的重要角色,他是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

 

來自匈牙利的愛德華·泰勒和奧本海默、拉比等人一樣都是猶太裔。他年輕時師事於維爾納·海森堡從事原子相關的量子力學研究。

年輕時的遭遇讓他對共產主義和納粹都非常反感,使他最終到美國的喬治華盛頓大學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擔任理論物理教授,

並在1942年參與奧本海默主持的原子彈技術研討會,從此加入原子彈的研發圈。

不過,在恩里科·費米 (芝加哥1號堆負責人,研究鈾的核分裂反應)的啟發下,

他對核融合武器產生興趣,並對「只是個」原子彈感到無聊,畢竟核融合武器能釋放出能量是遠大於核分裂武器的。

 

曼哈頓計畫正式成型之後,泰勒進入漢斯·貝特負責的理論(T)組,負責一些非常規但有潛力的題目,

並在1943年的3月搬入Los Alamos實驗室。隨著鈽的核分裂反應被發現,內爆式原子彈成為最高優先級的研究主題,

他卻因為堅持投入精力在核融合武器,甚至不執行被交付的內爆理論計算,使他的工作成果不如預期,最後被移出團隊,

另組一個直接向奧本海默報告的核融合武器研究小組 (電影中,他原本要離開Los Alamos,被奧本海默慰留)。

有一種說法認為,泰勒的不配合作為意外導致原子彈和氫彈的資料被洩露給蘇聯,這就是著名的克勞斯·富赫斯間諜案。

因為克勞斯·富赫斯正是因為泰勒的出走而被請到T組來計算內爆式原子彈的許多機密參數運算。

 

三位一體核試驗時,泰勒是少數直視爆炸的人 (大部分的人是趴在地上並背對爆炸點),

一如電影中所展示,他除了帶護目眼鏡,還在臉上塗滿防曬油。

他說,核試驗的成功「有如在黑暗的房間中照入的光明」,他從此成為熱核武器的擁護者。

1949年蘇聯成功試爆原子彈之後,他與歐內斯特·勞倫斯一同投入氫彈的開發,

與他們立場相左的是一群包含奧本海默在內的科學家/前同事,他們主張應該避免刺激蘇聯,並透過國際管制取代美蘇互不信任造成的競爭。

 

泰勒最大的爭議,莫過於在針對奧本海默的秘密聽證會中,反對他繼續參與公共事務。

當時,史特勞斯已經跟調查局長胡佛串通,讓泰勒收集奧本海默反對氫彈發展的證據,並影射為蘇聯所指使。

在奧本海默也在場的聽證會中,泰勒說他並不懷疑奧本海默的忠誠,除非有明確證據。

但是他認為奧本海默的個性複雜、許多決定和行為難以理解,因此具有「安全風險」。他寧可把國家核心利益交給他更能理解的人。

另外,他認同奧本海默在管理曼哈頓計畫時表現得很傑出,

卻認為他在多個時間點 (無論在戰時或戰後)都在阻礙他對氫彈開發計畫付出的努力。

電影中,為了表示奧本海默的老婆Kitty的性格強烈與對泰勒的氣憤,特別拍攝了一個Kitty在聽證會完拒絕跟泰勒握手的橋段。

 

客觀來說,即便泰勒沒有提出不利證詞,在史特勞斯的運作下,奧本海默必然會被剝奪安全許可,

然而,泰勒的證詞還是被挑出來當成依據,畢竟這可是極少數來自科學界的反對意見。

僅管泰勒一再強調他是在替奧本海默辯護,卻沒有人願意相信,再加上他在工作時的人際關係本來就不佳,

例如開發氫彈時經常批評同事沒創意,還跟許多研究人員爭搶功勞。從此他被科學界排斥,只能向工業界和政府單位靠攏。

 

泰勒對於核武器的熱情擁護,讓有些人把史丹利·庫柏力克的黑色幽默電影《奇愛博士》標籤貼在他身上,

但這並不改變泰勒是個傑出科學家的事實。他是最早公開提出「氣候暖化」的先知之一,

作為右派企業寵兒的他在1959年由美國石油協會主辦的百年慶研討會中,

當著一票既得利益者面前提出人類燃燒化石燃料產生之二氧化碳會造成氣候暖化的模型,

他甚至已考量到冰蓋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從而破壞人類文明的可能性。

這提醒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時,應從多角度來考量,畢竟人性本來就複雜的。

arrow
arrow

    William.Echo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