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的奇妙冒險》(JoJo’s Bizarre Adventure)是從1987年開始連載的漫畫作品,
作者是荒木飛呂彥 (Araki Hirohiko),至今已經連載到第9部。
每一部的主角都不同,其中前6部的主角都是出身自同一個家族、跨越6代的祖孫組合,
第7部開始把作品在新宇宙重置,就不具備血緣關係了,
但是每個主角的共同特點就是他們的名稱都可以被簡寫為JoJo,標題也因而得名。
不過,只有前兩代 (Jonathan Joestar和Joseph Joestar)才會被夥伴們頻繁地稱呼為JoJo。
荒木是西洋搖滾樂的愛好者,從第一部作品《幻影血脈》就在角色的名稱中置入搖滾樂的梗,
例如傳授波紋給第一代JoJo的齊貝林 (Zeppeli)的由來是英國重金屬搖滾樂團齊柏林飛船 (Led Zeppelin)。
JoJo的名稱起源自然也引起大家的討論,根據荒木自己的說法,
在把Jonathan定名為第一部的主角名稱後,
他想要有一個類似好萊塢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簡稱為S.S)的縮寫,
因而得到JoJo的名字。
鄉野傳說認為Jonathan的名字是來自一間荒木會和編輯一起去吃飯的餐館 “Jonathan’s Family Restaurant”,
不過荒木否認,說名字是早就定好的。
不過,另有一個未經證實的鄉野傳說,認為JoJo其實是來自披頭四的作品〈Get Back〉,
因為歌詞的主角也是叫JoJo。
〈Get Back〉是披頭四貝斯手保羅·麥卡尼的作品,
最初是在回應1960年代末期英國的民族主義和反移民情緒而寫的。
1968年,雖然獨立但還留在大英國協的非洲國家肯亞決定採取「全非洲化政策」,
排擠在經濟上佔據重要地位的亞裔居民。
本來這些人還能依靠英國身份和護照,自由地前往英國躲避,
但是2月時英國內政大臣James Callaghan宣布此一權利也失效,移民法規全面縮緊。
同時,社會上瀰漫著攻擊巴基斯坦裔移民的風氣,
國會議員Enoch Powell甚至發表了「血河」演說 (Rivers of Blood speech),
公開宣揚反移民觀點。
見到此一現象,
麥卡尼創作歌詞來嘲諷那些想要「把外來者送回家」的觀點,最終成為我們熟知的〈Get Back〉。
〈Get Back〉歌詞有兩個主角,分別是JoJo和Loretta,是Paul McCartney創造的虛構人物,
他們象徵那些離開家鄉去尋找更好生活的人。
原版的歌詞以「戲仿」 (parody)的形式,
以’Don’t dig no Pakistani taking all the people’s jobs’ (不要抱怨巴基斯坦人搶走了所有人的工作)、
’You’d better get back to your Commonwealth homes’ (你最好滾回你在大英國協的老家)等歌詞來反諷。
後來為了避免被誤解,改成如今看到要溫和的版本。
根據歌詞內容,JoJo是個自認為是個被社會邊緣化的寂寞男子,他決定離開亞利桑那州圖森的老家,
前往加利福尼亞尋找「草」(可能指大麻,也可能指更好的機會或生活)。
Loretta則是個無特定性別的角色,她自認是個女性,但其實是個男人,會在有機會時爭取自己的權利。
麥卡尼表示這些角色都沒有原型,純粹只是概念式的。
英國的太陽報 (The Sun)曾經發現原版的歌詞並指稱披頭四是種族歧視者,
麥卡尼與以反擊,稱「如果要討論哪個樂團不是種族主義者,那披頭四絕對是首選」。
雖然《JoJo的奇妙冒險》官方從沒有承認JoJo的靈感是來自披頭四的歌曲,
但是在第3部「星塵遠征軍」 (Stardust Crusaders)結尾,JoJo一行人打敗宿敵迪奧(Dio),準備要回家之際,
第2代JoJo喬瑟夫·喬斯達 (Joseph Joestar)的隨身聽播放的正是披頭四的〈Get Back〉。
JoJo一行人經歷一個月的艱苦戰鬥,從日本一路打到埃及,犧牲了三位同伴,
終於了結了橫跨五代的恩怨,可以回家啦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