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Royal Avenue和King’s Road的轉角處,曾座落著一間叫Chelsea Drugstore的小型商場,
雖然只有三層樓,卻成為60年代「搖擺倫敦」的標誌之一,它有著和周遭街景大異其趣的時尚俐落風格,
現代主義的結構搭配鏡面玻璃、鋁金屬、石材等形成亮眼外觀,
裡頭除了一如其名的藥店以外,還有酒吧、食品專賣店等,但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位於地下室的唱片行,
1969年史丹力庫柏利克 (Stanley Kubrick)在那裡拍攝了「發條橙」的其中一個經典橋段。
做為反文化的孕育地之一,自然而然不能缺少了當時最流行的時尚。
在內部裝潢方面Chelsea Drugstore運用了霓虹和鍍鉻裝飾讓每個角度都顯得五光十色,
而他們吸引的客群毫無疑問是那些穿著色彩豐富、迷你裙、長靴等時尚裝扮的年輕男女們,
不過要進門必須得滿21歲,這更進一步加強其「特殊待遇」而帶來的興奮感。
整間商場流露出的波西米亞氛圍還體現在員工的服裝規定上,比方說女員工都要穿相同的銀色迷你裙,
還有一個身穿紫色連身緊身衣、騎著摩托車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女性送貨員隊伍。
全盛時期曾經一週營運7天、每天16個小時 (這在西方國家很不可思議,當時的英國商店還有一週會休週三與週六的習慣),
Chelsea Drugstore最終還是隨著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才開放了3年就在1971年時關閉,
雖然隔一年再度開放,但是上門的已經是新一代的年輕人來尋求屬於自己的新的標記,
整間店在80年代末正式宣布倒閉,現址如今成為(俗不可耐的?)麥當勞。
如今我們已經再也無法曾那裡找到搖擺倫敦的蹤跡,不過我們還是有幸可以從電影和音樂中找到它的昔日風光,
除了「發條橙」以外,另一個經典不外乎是滾石樂團 (The Rolling Stones)的<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出現在1969年的專輯《Let It Bleed》,
不論是歌曲或是專輯都是The Rolling Stones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歌詞內容主要在講一個道理: 我們常常死命地追求一些渴望的事物,但現實是「我們不能總是得到我們想要的」,
大部分的追求會以失敗告終。不過只要我們努力去追求,最終可能會得到真正需要的東西。
意思是說,我們常常會憑一己之見而對一些事情有太美好的想像,而不顧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
這種追求往往會與失敗告終,然而,這不代表我們就得放棄,因為隨著我們不斷努力,真正適合的還是會自然而然到來。
就像在愛情中,我們迷戀的對象往往是一個被過度理想化的內心投影,但是實際上最適合自己的,
也許是那些能夠在同個生活圈中自在相處的人。
抑或是找工作時,我們常常放眼於大眾認知的光鮮亮麗高薪工作,而忽略自己的性格真正適合的地方。
在<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歌詞的第三段,Mick Jagger提到他去Chelsea Drugstore遇到一位Mr. Jimmy,
對方明顯處於糟糕的精神狀態,嘴巴裡只吐出一個「死」字,所以他帶著對方去喝杯可口的蘇打,
然後告訴他’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but if you try sometime, you get what you need.’鼓勵對方以樂觀的態度繼續前進。
關於Chelsea Drugstore的資料已經相當稀少,除了可以透過一些黑白照片來一窺當年的時尚外觀和開幕盛況,
Stanley Kubrick的電影更是珍貴至極,可以讓我們見識內部的模樣,我們下回再來繼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