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布狄倫的插電爭議

1966年5月27日,Bob Dylan巴布·狄倫在倫敦的Royal Albert Hall演出,

唱完倒數第二首〈Ballad of a Thin Man〉時,台下傳來一聲「猶大 !」(Judas!)。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全場的鼓譟聲下,

迪倫懶洋洋地回頭喊「我不相信你!你是個騙子!」 (I don’t believe you, you are a liar.),

然後繼續指示樂團「彈他媽的更大聲!」 (Play it fucking loud!),一起演出壓軸曲〈Like a Rolling Stone〉。

從當年的2月4日開始,狄倫與他的樂團展開為期4個月的「世界巡迴」,橫跨北美、澳洲、歐洲等地。

前一年 (1965年)他發表兩張專輯: 《Bring It All Back Home》與《Highway 61 Revisited》,

各自的開頭曲〈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和〈Like  a Rolling Stone〉標誌著他的音樂風格轉變,

不再是隻身彈著民謠吉他,而是有完整的搖滾樂團編制,

正式將搖滾元素帶入他的音樂中,在民謠界引起一陣譁然。

從此,在身邊勸導他要「懸崖勒馬」的聲音不絕於耳。

 

 

為何引入搖滾樂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

自1963年瓊·拜亞與迪倫合唱〈Blowin’ in the Wind〉,從此把迪倫介紹給大眾後,

他逐漸被視為是60年代民謠音樂運動的領導者,

該運動是基於美國傳統音樂形式,並與當時的民權運動緊密相連,核心精神是追求「真實性」。

因此,當時的人普遍認為,真正的民謠應該使用原聲樂器演奏,保持其純粹和樸實的風格。

巴布狄倫的插電爭議

相較之下,搖滾樂在當時是新興的藝術形式,

對於民歌純粹主義者來說顯得太過於幼稚、商業化,主題膚淺、媚俗,是青春偶像的娛樂玩物,

與民謠的社會意涵格格不入。

因此,當狄倫也擁抱搖滾樂時,對於堅守傳統的民謠愛好者來說無啻是一大打擊。

 

除了音樂風格的轉變,迪倫的造型也有了顯著變化。

早年他那身James Dean風格的皮夾克與便褲不再現身,而是改成一套深綠色千鳥格紋西裝,

配上緊身的雙排扣馬甲與同款窄管褲,上面織有閃著微光的鑽石條紋。

他的新鞋是一雙手工製作的 Chelsea 靴,這種靴子因披頭四而聞名,被稱為「披頭靴」。

 

雖然〈Like a Rolling Stone〉迅速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但民謠支持者卻無法接受新的風格,

從1965年的Newport民謠音樂節開始,迪倫在他成名的舞台上表演插電音樂,

觀眾先陷入困惑的沉默之後,隨即「表達敵意」,

在第一首歌曲〈Maggie’s Farm〉結束後喝倒彩,喊叫著「表演民謠!」、「撤掉樂團!」,

嘘聲和嘲諷在接下來的〈Like a Rolling Stone〉中不斷蔓延,

最終迫使迪倫在演唱第三首歌曲〈It Takes a Lot to Laugh, It Takes a Train to Cry〉後匆匆離場。

巴布狄倫的插電爭議

(註: 關於噓聲的原因有多數說法,

有人認為是因為伴奏樂團的音量太大,蓋過了迪倫的歌聲,因而招致抗議,

為〈Like a Rolling Stone〉貢獻風琴的AI Kooper則認為噓聲是因為不滿他們只出三首歌,太短了。)

 

儘管收到如此強烈反響,迪倫並未妥協,在1966年的「世界巡迴」中,上下半場會呈現不同風格,

上半場是傳統的民謠曲目,下半場則是新的插電搖滾作品。

上半場的每支曲目都獲得滿堂采,然而不出意外地,進入下半場後,批判也如影隨形,

尤其在英國,敵視尤為強烈,評論稱他「向節拍之神犧牲了歌詞和旋律」、

「扭動屁股的迪倫看起來活像米克·傑格,真是難以置信」,

台下觀眾也不吝於辱罵他是「假貨」、「叛徒」等。

巴布狄倫的插電爭議

在這樣的敵意中,迪倫依舊維持幽默感,稱「這些和往常一樣是抗議歌曲,你們難道聽不到嗎?」、

別擔心,我和你們一樣渴望趕快結束並離開。」等。他的妙語如珠,總是能引起閧堂大笑。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跟迪倫一樣強大的心理素質。

從1965年下半年的美國巡演開始,迪倫就聘僱了年輕的The Hawks樂團來替他伴奏,

團中的鼓手Levon Helm由於受不了音樂會中來自民謠純粹主義者的攻擊,

在8月時退出,直到兩年後的愛之夏才回歸。

 

5月27日的場次已是最後一場,許多人已經摩拳擦掌,因此發生了本文開頭的畫面。

「猶大」在西方文化中象徵出賣與背叛,因此這是非常嚴厲的指控,

暗指迪倫背叛了民謠音樂和忠實的粉絲,因而激起迪倫的強烈反應,

並指示樂團把〈Like a Rolling Stone〉演奏得更大聲以壓下一切。

表演結束後,迪倫只簡短說了一聲「謝謝」便走回後台,沒有安可,就此謝幕。

巴布狄倫的插電爭議

如今,對於當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依舊眾說紛紜,

據其中一個被認為是「猶大」發聲者的歌迷John Cordwell指出,

他有意見的不是「插電」,而是當天的音響效果非常糟,音樂聽起來就像是一堵糊狀的牆,

完全沒有專輯中的效果,也遠不如上半場的原聲歌曲,使他們感覺被敷衍了事。

 

諷刺的是,迪倫在被罵「猶大」之前演奏的〈Ballad of a Thin Man〉本身就是用挑釁的語氣,

諷刺那些在六十年代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感到迷失和困惑的人,

主角Mr. Jones對周圍世界的無知和外行視角,正是對那些無法理解迅速變化的世界的人的嘲諷。

那些對轉變風格感到不滿的歌迷,是不是也成為迪倫筆下的Mr. Jones了?

巴布狄倫的插電爭議

無論如何,如今這場演出已經被定調為迪倫不畏爭議、堅持自我藝術追求的象徵。

結束巡迴後極為疲憊的迪倫選擇回到老家Woodstock鄉間,與他的新婚妻子Sara Lownds共度時光。

就在8月即將再次出發巡演之前,7月29日,他騎著凱旋虎型(Triumph Tiger)100型重型機車時發生事故,

煞車鎖死導致他頸椎骨折,讓他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戛然而止。

在接下來的8年中,儘管他仍維持創作,但幾乎退出了公開場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lliam.Echoes 的頭像
    William.Echoes

    Echoes of a Distant Tide

    William.Echo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